在電子工業中,鈦靶、鎳靶、鋯靶和鉻靶各有獨特優勢。鈦靶密度低(4.5g/cm3)、熔點高(1668℃),具抗高溫氧化與生物相容性,常用于航空航天、醫療器械及裝飾鍍膜,如人工關節涂層、PVD 金色裝飾膜,其在半導體 A1 或 Cu 工藝、液晶顯示器行業也廣泛應用,在平面顯示器市場中,相關鈦靶材純度大于 99.9%,原材料能國產 ,且隨航空航天輕量化、3D 打印醫療植入物需求上升,鈦靶前景向好。鎳靶延展性與導電性佳,熔點 1455℃,耐酸堿腐蝕,高溫穩定性強,在電子元件、電池、催化材料領域常見,如電路板導電層、鋰電池電極,因新能源電池(固態電池電極)需求爆發,其發展機遇大。鋯靶有低熱中子吸收截面,耐腐蝕,尤其耐酸堿,熔點 1855℃,核性能優異,在核工業(核反應堆包殼鍍層)、光學薄膜(增透膜)、耐蝕涂層(化工設備防護)等領域應用,核能復興(小型模塊堆)及光學器件(AR/VR 鍍膜)發展將拓展其應用。鉻靶具高硬度,在工具鍍層(刀具硬質涂層)、汽車部件(汽車裝飾鍍鉻)、光學器件(反射鏡)等領域應用,當前環保推動三價鉻替代六價鉻工藝,汽車電動化催生新需求。在材質上,它們多為高純度金屬或合金;標準方面,如鎳靶有 ASTM B160(無縫鎳管材)等相關標準;工藝上,常用粉末冶金法(鈦、鋯需真空燒結防氧化,鉻、鎳注重晶粒細化)與熔煉鑄造法(鈦、鋯需惰性氣體保護,鉻、鎳需高純度原料控制雜質),后續經精密機械加工與熱處理。未來,這四種靶材在高純度(≥5N)、大尺寸、復合涂層方向發展,半導體、新能源、核能等領域將成核心驅動力,且綠色制造工藝及回收技術愈發重要 。以下是凱澤金屬針對鈦靶、鎳靶、鋯靶、鉻靶在電子工業應用的全維度縱深分析,按統一結構分項對比:
一、定義與核心功能
靶材類型 | 定義 | 核心功能 |
鈦靶(Ti) | 以鈦或鈦合金為原料的濺射靶材,純度≥99.995% | 制備導電層、擴散阻擋層(如Cu/TiN)、光學薄膜,用于半導體、OLED電極 |
鎳靶(Ni) | 純鎳或鎳基合金靶材,純度≥99.98% | 制造磁性薄膜(NiFe)、電極觸點、電磁屏蔽層,應用于存儲器件、傳感器、射頻元件 |
鋯靶(Zr) | 高純鋯或鋯合金靶材,純度≥99.95% | 沉積高介電常數材料(ZrO?)、抗腐蝕層,用于電容介質、柵極絕緣層、耐蝕封裝 |
鉻靶(Cr) | 純鉻或鉻合金靶材,純度≥99.9% | 制備硬掩模、耐磨涂層(CrN)、光吸收層,用于光刻、顯示器防反射膜、太陽能電池 |
二、材料特性與性能對比
參數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密度(g/cm3) | 4.51 | 8.90 | 6.52 | 7.19 |
熔點(°C) | 1,668 | 1,455 | 1,852 | 1,907 |
電阻率(μΩ·cm) | 42 | 6.9 | 44 | 13 |
熱導率(W/m·K) | 21.9 | 90.7 | 22.7 | 93.7 |
典型薄膜應用 | TiN(擴散阻擋層) | NiFe(磁性薄膜) | ZrO?(高k介質) | Cr(硬掩模) |

三、電子工業具體應用領域
應用場景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半導體制造 | Cu互連擴散阻擋層(Ti/TiN) | 磁性隨機存儲器(MRAM)NiFe層 | 高k柵介質(ZrO?) | 光刻膠硬掩模(Cr) |
顯示技術 | OLED陽極(ITO/Ti復合層) | 觸控傳感器電極(Ni合金) | 透明導電氧化物(Zr摻雜ITO) | 防反射涂層(Cr/CrO?) |
太陽能電池 | 薄膜電池背電極(Ti) | 鈣鈦礦電池空穴傳輸層(NiO?) | 鈍化層(ZrN) | 光吸收層(Cr/Cr?O?) |
集成電路封裝 | 晶圓級封裝擴散阻擋層 | 電磁屏蔽層(Ni-Cu合金) | 耐腐蝕封裝涂層(ZrO?) | 耐磨封裝層(CrN) |
四、制備工藝與關鍵技術
工藝維度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熔煉技術 | 電子束熔煉(EBM)+ 真空自耗電弧爐(VAR) | 真空感應熔煉(VIM)+ 電渣重熔(ESR) | 等離子弧熔煉(PAM) | 真空電弧熔煉(VAR) |
成型工藝 | 熱等靜壓(HIP)致密化 | 熱軋+冷軋(變形量>80%) | 粉末冶金燒結(≥99%密度) | 精密鑄造+機械加工 |
表面處理 | 鏡面拋光(Ra≤0.02μm) | 電解拋光(Ra≤0.05μm) | 化學機械拋光(CMP) | 超硬涂層沉積(CrN/CrC) |
綁定技術 | 釬焊(Ag-Cu-Ti焊料) | 擴散焊(Ni中間層) | 電子束焊接(真空環境) | 爆炸焊接(高結合強度) |

五、執行標準與質量控制
標準類型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純度標準 | SEMI F47(金屬雜質≤10 ppm) | ASTM B160(Ni≥99.98%) | ASTM B550(Zr+Hf≥99.5%) | JIS H8615(Cr≥99.9%) |
晶粒尺寸要求 | ≤50μm(SEMI標準) | ≤30μm(磁性薄膜靶) | ≤20μm(高k介質靶) | ≤15μm(光刻掩模靶) |
缺陷控制 | 孔隙率≤0.1%,無宏觀偏析 | 夾雜物尺寸≤5μm | 氧含量≤800 ppm | 表面粗糙度Ra≤0.01μm |
六、技術挑戰與前沿攻關
靶材類型 | 技術挑戰 | 前沿解決方案 |
鈦靶 | 高純度TiN薄膜均勻性不足(厚度偏差>3%) | 開發梯度鈦鋁靶(Ti-Al復合),通過原位反應濺射實現納米級均勻性 |
鎳靶 | 磁性薄膜矯頑力控制不穩定 | 引入Co/Pt多層靶材共濺射,優化各向異性(目標:矯頑力±5%) |
鋯靶 | ZrO?薄膜界面缺陷導致漏電流 | 采用原子層沉積(ALD)與濺射協同工藝,界面缺陷密度降低至<101? cm?2 |
鉻靶 | 高反射率Cr膜應力導致開裂 | 開發Cr-Si-N復合靶,通過Si摻雜降低內應力(目標:應力<500 MPa) |

七、成本與市場分析
參數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原材料成本($/kg) | 80-120(4N5 Ti) | 20-40(4N Ni) | 150-200(4N Zr) | 30-50(3N5 Cr) |
加工成本占比 | 45%-50% | 30%-35% | 55%-60% | 40%-45% |
主流應用領域占比 | 半導體(60%) | 存儲器件(45%) | 電容介質(70%) | 光刻(50%) |
市場規模(2023) | $1.8億 | $1.2億 | $0.7億 | $0.9億 |
八、未來發展趨勢
技術方向 | 鈦靶 | 鎳靶 | 鋯靶 | 鉻靶 |
材料創新 | 納米多孔鈦靶(比表面積提升5倍) | 高熵合金靶(Ni-Fe-Co-Mn-Cu) | 鋯-鉿復合靶(介電常數>40) | 非晶鉻基靶(耐蝕性提升3倍) |
工藝升級 | 3D打印近凈成形靶材(減少加工損耗) | 磁場輔助濺射(薄膜均勻性±1%) | 等離子體增強濺射(沉積速率+50%) | 反應濺射原位合成CrSiN(一步成膜) |
新興應用 | 2nm節點Co/TiN互連 | 自旋電子器件(Skyrmion存儲) | 鐵電存儲器(ZrO?基) | Micro-LED納米圖形化掩模 |

九、結論
鈦靶、鎳靶、鋯靶、鉻靶在電子工業中分別承擔導電、磁性、介電及圖形化核心功能:
鈦靶主導先進制程的擴散阻擋層,需突破薄膜均勻性技術;
鎳靶在磁性存儲領域不可替代,高熵合金是未來方向;
鋯靶因高k介質需求增長,界面缺陷控制是關鍵;
鉻靶依托光刻技術升級,向低應力復合靶材發展。
技術融合(如多材料復合靶)與工藝革新(ALD/濺射協同)將是下一代靶材的核心競爭力。
以上分析覆蓋材料特性、工藝、應用及未來趨勢,為電子工業靶材選型與技術布局提供結構化參考。
相關鏈接